“中国禽”上餐桌、新品种量质齐升……这10大农业科技助力粮食安全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 9月28日,中国农科院发布十项标志性科技成就和十项标志性改革举措,旨在进一步鼓励该院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原创性、高水平科技创新活动。
十项标志性科技成就分别是:作物组学和遗传学突破性新发现成果累累,挑战传统科学认知;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日趋完善,“虫口夺粮”保丰收;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技术迭代升级,守牢粮食生产“命根子”;农业绿色技术与产品推陈出新,留住老百姓“金山银山”;高致病性禽流感阻控成功,“人病兽防”体系引领全球;口粮新品种“量”“质”齐升,装满中国人“粮袋子”;高油油菜、优质蔬菜等助力三产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突破性国产家禽品种接连审定,中国人餐桌摆上“中国禽”;专用化大型家畜品种自主培育,“卡脖子”时代一去不返;农产品检测“驶入高速路”,老百姓看得清楚吃得放心。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表示,十年来,中国农科院把科技支撑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种子和耕地两大要害,部署推进“强种”“沃田”系列科技行动,有效支撑了保障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
张合成介绍,中国农科院全力支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口粮与谷物高产优质技术攻关方面,水稻育种实现品质大幅提升,“华浙优261”大幅度提高了超级稻食味品质的优质化率,“中嘉早17”年应用面积稳居南方稻区第一位。小麦育种突破高产优质兼容瓶颈,优质强筋小麦“中麦895”累计推广5100多万亩,灌浆速率、耐热性居黄淮麦区主栽品种首位。“中麦578”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841.5公斤,面包品质达到进口优质小麦水平。玉米密植技术连创高产纪录,亩产最高达1663.25公斤。大豆品种“中黄13”累计推广超过1亿亩,稳居全国推广面积之首。
在耕地质量保护和用途管控能力方面,中国农科院科技支撑东北黑土地、北方旱地、南方水田、南方旱地、盐碱地、设施农地和后备耕地等“七块地”质量保护与地力提升的能力大幅提升。集成典型红壤农田酸化综合防控技术,六省大面积示范,实现粮食增产12%以上;创建南方低产水稻土改良与地力提升技术体系,示范区水稻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建立主要粮食产区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关键技术,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12%以上,增产5%以上。全域高精度数字化土壤监测系统全面建成,实现农田利用“天上看、网上查、地上管”,为高标准农田用途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张合成介绍,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取得多项新突破。派出700多个专家团队、1.2万人次科技人员,辐射带动4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推进共建11个乡村振兴示范县。创新开展“田间课堂”,形成科技助农“桦川模式”。有针对性地派出一流的科技专家,被老百姓称为“土豆姐姐”的金黎平、“蘑菇姑姑”的张金霞两位科学家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一批帮扶专家被誉为“林果县长”“牦牛妈妈”“桃花皇后”“茶叶博士”。
当天还发布了中国农科院十项标志性改革举措,分别是:破除科研“小、散、弱”,支部建在团队上,构建重大任务制,举院之力抓大事,创新联盟一盘棋,引育并举聚英才,科技评价破“四唯”,科企融合促发展,开拓国合新格局,营造科研新生态。
“未来,我们要全力以赴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农业科技人才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和国家农业高端智库。”张合成说。
来源: 光明网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守住粮食安全防线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导致一些国家纷纷限制粮食出口,也引发了人们对粮食安全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2019年达6.6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创纪录的“十六连丰”。粮食生产持续向好向优,其中农业科技功不可没,2019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9.2%。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农产品中化学污染物识别检测技术。在这一领域,为了守住粮食质量的防线,几十年来,我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包括顶层的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认证追溯体系的形成,以及检验检测技术不断精进等多个方面。
从监管法规看,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15年颁布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工作也于近年持续推进,配套的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也已发布实施。可以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进入了一个依法监管的新阶段;从安全标准看,我国已经形成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以及企业标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层次分明,互为补充;从监管环节来看,经过几次的机构改革,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分段监管,无缝衔接。
2020年,为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议题。其中,农业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农业科技方面,我有这样的期待和建议: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抢占科技制高点,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对农业科技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方式,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面向农业全产业链配置科技资源,加强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应进一步加强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整个链条的关键技术创新攻关,包括优良抗病动植物品种选育、绿色投入品创制技术、精准施药技术等,这些是接下来继续实施减肥减药减抗、提高农业投入品生物利用率的重要基础。此外,农业面源污染修复和防治也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智能化的精准快速监控技术也应是重点。
(本报记者杨舒采访整理)
相关问答
如何发展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大家好,我是牧豆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粮食的重要性,粮食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粮食安全十分重要。粮食...那...
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求几点措施_...
[最佳回答]1、为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并加大投入,确保18亿亩红线.2、加强治理土地荒漠化和沙化.3、以农业机械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4、狠抓中小...
求一篇关于粮食的生产安全的文章..._安全工程师_帮考网
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确保粮食安全,要注重以下几点:1.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减少农药使用;2.保持生态环境平衡,防止土地退化;3.提高农业科技...
工厂化农业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工厂化农业对促进粮食生长稳定粮食产量非常好工厂化农业对促进粮食生长稳定粮食产量非常好
未来国家农业如何发展?粮食安全如何得到保障?
未来国家农业可以国有农场,集体经济,比如合作社,种殖大户,家庭农场,民营农业企业等多种形式都有。目的是即要赢利,又要提高广大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不...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片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的是()A.依靠科技...
[最佳回答]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认真观察示意图,可以看出我国粮食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依靠科技,提高产量,适可而...
确保国计民生以什么为底线?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中央、...
粮食安全是农业的基本功能?
粮食安全是农业的基本保障功能。粮食安全是农业的基本保障功能。
从地理的角度分析海水稻的意义?
发展海水稻种植的意义: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据悉,袁隆平院士将水稻耐盐碱基因和水稻杂种优势结合起来,提出海水稻发展的目标,预计在10年内,选育出耐盐度在...
有人说现在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农业如何发展才能够保证粮食安全呢?
现在很多的人都不愿意回到农村,特别是年轻人大都选择留在城市里发展,因此农村里面的荒废土地也逐日增多。民以食为天,种植土地的人减少了,那粮食的产量也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