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上海3个区,花费上千元,排队1小时……上海“盖帮”都在晒
网友M最近趁着节假日横跨上海三个区,到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航海邮局和上海纺织博物馆参观,哦不,是去盖章,这一趟下来,他一共盖到了45枚章,其中43枚是免费的。然后,M就在社交平台上晒他那些章,引得一阵羡慕声。

像M那样热衷于到博物馆盖章的网友似乎越来越多,眼下博物馆的参观热当中,除了带娃看展之外,最热的大概要数盖章了。盖章爱好者们在网络平台上频繁交流互动,形成一股热潮,有人便诙谐地称他们为“盖帮”。
“盖帮”最喜欢晒攻略
“盖帮”最喜欢在网络上分享的,就是他们各自的盖章攻略和成果。有人晒出终于成套的博物馆文物章,引起无数“盖帮”的点赞和求攻略;有人分享博物馆盖章攻略时,贴心细致到告诉大家日期章每天几点钟会更换时间,或者某个博物馆某套章的第几枚已经被盖得有点模糊了;有人会分享博物馆里哪里能盖到章(一般是在服务台、文创商店,甚至有的在保安亭)?哪些章免费,哪些需要消费才能盖?有人晒博物馆出的盖满章的“护照本子”,也有人不屑地表示,那都是别人盖好的,“盖帮”就是要身体力行,哪怕排一个小时的队,也要体验自己亲手盖章时的快感。
在晒盖章成果时,“盖帮”还有些标配晒法,比如在博物馆前晒建筑图案的章,在文物前拍一张与文物章的合影之类。




技术派“盖帮”
用纸就有好多种
“盖帮”当中还有一众“技术派”,尤其对于盖章用纸的选择,堪称“食不厌精”。
有的盖章达人分享攻略时说,到博物馆盖章,往往会选择买一本宣纸做成的奏折式盖章本,因为古画也是在宣纸上盖印的。
但马上有人反驳认为,现在盖章多用油墨,印泥用得少,生宣碰到油墨容易晕化,而且一个章盖糊了,就毁了整本。

有人推荐用笔记本或素描本盖章,但纸面稍嫌粗糙,盖章要清晰的话,难度加大;有的人贪便宜,直接在博物馆里拿导览册去盖章,但是导览册纸面光滑不吸墨,稍不当心就碰糊了。





因此有达人总结经验说,盖章最好要用道林纸、双胶纸、信封纸,还推荐用活页册,即便一个章盖坏了,也不影响整本。当然也有人在博物馆看到有免费盖章,临时起意,用了张餐巾纸,居然也盖出了十二宫格。
为了盖个漂亮的章,“盖帮”们也真是操碎了心。
一讲到盖章的意义,
“盖帮”就激动了
社交平台上也有人发出质疑,认为盖章玩玩就可以了,为集个章用心良苦、不辞辛劳究竟有啥意义?太沉醉于此道,不就是个坑吗?



对此,“盖帮”们的反驳声不绝如缕,甚至有点激动。有人说,集章会有获得感,自己开心了就是意义,有钱难买我愿意;有人觉得盖章能解压,不盖不知道,一盖才发现,根本停不下来;有人为了盖章跑不同的博物馆,每天一万步,能锻炼身体;有人说,公立博物馆的章盖了之后,感觉像是官方认可了我的到此一游;还有人表示,自从迷上盖章以后,社恐变社牛,会开口问人了;更有人从“纸质时代消亡”的高度指出,博物馆纸质门票大幅度减少,盖章也算是一种弥补。



反对“盖帮”的声音相对就比较弱,大致是认为:盖章就是现代版的“到此一游”,而且强迫症患者慎入坑;有的人到博物馆根本来不及看展品,只是为了盖个章,已经本末倒置;从收藏角度看,这样的印章本身并没有稀缺性,谁都可以制作印章,有的馆一出就是几百个章,有泛滥成灾的趋势,集章的意义将来会大打折扣。
“盖帮”吐槽主要针对
文明盖章和消费章
晒章之余,“盖帮”们也会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一些糟心事。比如,有网友反映,某个博物馆的免费盖章处,老有一批大爷大妈在那里霸着几个章,手上一叠纸,有预谋似的,一个劲地盖,搞得后面的年轻“盖帮”一脸无奈。换了两个时间特地再去,还是一帮大爷大妈在那里盖。

还有“盖帮”称,某些博物馆里免费盖章是好事,但观众的素质跟不上,有的观众用超大的力气盖章,还有人跳起来盖章,弄得有的章把手都断了;还有的观众盖完章,随手一扔就走了,也不知道放回盒盖里,甚至还有人还顺手牵羊带走一个章,搞得后面的“盖帮”面对一套里面少一个章,心情难以形容。


而“盖帮”们一致反对的做法,当数花钱盖章,也叫消费章。比如某网友晒出自己在北京各大博物馆和景点盖的章,说光盖章就花了近1000元,引得“盖帮”群起反对,说花这么多钱不值得。免费,是“盖帮”们共同的价值取向。
目前,有的人博物馆文创店要消费到一定数额或者购买特定商品后才允许盖章;有的店要买了明信片后才能盖明信片上相同图案的章,但同时又不允许盖在消费者自己携带的本子上,这也成为而“盖帮”们的槽点。很多“盖帮”当时出于“不能放过”的强迫症心理,花了不少冤枉钱,回过头想想,35元或49元买了一张“纸”,纯属大冤种。
盖章当适度,
集藏是文化
盖章热大约是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始的,这些年,渐渐从大型活动、旅游景点、书店、文创店,延伸到了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与博物馆的文创雪糕一样,在博物馆里盖章的热潮,也体现了人们“把文物带回家”的美好心意。
但和任何爱好一样,盖章的热情也应该适度。“盖帮”里有很多人表示,花钱的章一律不盖,少盖几个也没关系,因为章是永远盖不完的。这就是面对盖章热表现出的适度和理性。
至于看到免费的章就抢着盖,盖章时不文明的举止,也常常为“盖帮”们所一致诟病,这就体现出了一种集藏文化。

而某些文创店里的消费章,一方面考虑到印章制作有成本,观众热情需要引导,但收费也要讲究适度,服务更是要人性化,要充分考虑集藏爱好者或者普通观众的心理,不能太商业。
当然,去博物馆,首要目的还是看文物展品,如今,包括盖章在内的博物馆衍生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彩了,的确值得体验,但也不能本末倒置,这一点,想必大家都能理解。
新闻晨报周到APP记者·詹皓
来源: 周到上海
“云端”不断上新,解艺术之渴
在超过150种演员组合中自由选择表演者,一种全新的音乐剧观演形式即将诞生。英国谷仓剧院将于今日至3月7日推出“先行女性的秘密社会”线上音乐剧特别项目,创新的形式旨在为音乐剧迷们提供更丰富多元的线上体验并吸引潜在观众。过去的一年对演出行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业界生态短时间内无法复原的情况下,海外的剧场也纷纷寻求新机遇,从线上演出到创意企划推出各类“云端”节目,自救的同时也一解观演爱好者的艺术之渴。
新形式与原创剧目共生,为线上演出赋能
不论领域与特长,“先行女性的秘密社会”集结了包括雅妮娅·理查德·诺埃尔、劳伦·伯恩、娜塔莉·卡桑加在内的14位音乐剧女演员,角色涉及了公主、反派、梦想家等典型舞台代表。在这个得以让她们“共存”的演出中,观众将在五个“选择你的演出者”屏幕前根据提示自行决定下一个角色。据统计,音乐剧中将有超过150多种组合供观众选择。全体演员将在最后一幕中集结亮相,让音乐剧迷们一睹所有角色的风采。
“我希望借由这个项目为观众定制体验,他们可以在其中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演出”,“先行女性的秘密社会”艺术总监瑞安·卡特将其视为打破固有模式的一举:“这是音乐剧界从未有过的数字戏剧形式,它相当‘舞台化’,也兼具自我意识和当代审美”。
除了该场演出,谷仓剧院又一线上项目也于近日公布,改编自英国戏剧家、小说家奥斯卡·王尔德的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最新舞台版将于下月上线,剧目综合运用了广播剧、电影、纪录片以及传统戏剧中的技巧元素,情节与时下流行的社交软件紧密结合,设定在一个充斥着修图和滤镜的世界中,讲述网络达人道林·格雷为保持他光鲜亮丽的社交形象而误入歧途的故事。观众支付后将获得一个有效期为48小时的演出链接以及电子礼包,在线走近当代版的“道林·格雷”。
从在线播出到在线演出,“云端”内容日渐丰富
在观众无法亲临现场的时期,播出精彩演出的录像是世界一流剧场与院团最通用的做法。如柏林爱乐乐团公布了多达600场音乐会的录像、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开放了旗下所有的视频资源、英国国家剧院开辟了“英国国家剧院在你家”栏目,每周上线一部戏剧、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每晚放映一部歌剧精品、波士顿交响乐团则选择了过去演出季中最受欢迎的乐团现场演出进行播出。
然而,经典内容的重播还是无法填补艺术爱好者们的需求,他们的热烈反响也加快了剧场制作新内容的脚步,一系列项目与演出也因此应运而生。伦敦杰米恩街剧院在社交平台连载了由知名演员与戏剧界人士朗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音像;英国皇家宫廷剧院推出“家庭剧院”,与观众一道集思广益,以戏剧中的一句台词为灵感,拍摄自己的戏剧作品。
大都会歌剧院则在邀请艺术家们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为观众们进行线上表演后顺势推出在线付费音乐会,德国歌剧男高音乔纳斯·考夫曼担任了首场嘉宾,音乐会还募集到了超过300万美元的捐款。与此同时,英国皇家歌剧院、阿根廷科隆剧院、波兰国家歌剧院等也开设了歌剧独白活动以及相关艺术课程,以另一种方式和剧迷们沟通和交流。(记者 王筱丽)
相关问答
目前中国排名前十的农资电商平台?-ZOL问答
财务管理ERP道林道林农资连锁经营管理软件讨论回答暂时还没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