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使命担当 加快建设科技强省
作者:袁北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是湖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重大政治任务,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湖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四个面向”的重要要求,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方位推动科技强省建设,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体现湖北担当、贡献湖北力量。
心怀“国之大者”,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置于更加优先的发展方向,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体现到科技创新战略规划、重大任务和政策制定中,为创新体系与能力建设定好“路线图”“施工图”。
湖北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从“单项政策”向“系统改革”拓展,推出“科技成果转化十条”“科创20条”等改革举措和法规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科技实力实现整体跃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全国排名上升到第8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33%。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由“夯基垒台”向“积厚成势”转变,建有国家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82个,建成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
2021年2月,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隆重开幕。此次大会布局建设7个湖北实验室,启动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标志着湖北在科技强省新征程上迈出历史性步伐。
锻造人才引擎,形成集聚创新资源强磁场
科技强省建设核心在人才。湖北以项目聚才、以环境养才、以畅通用才,切实把“楚才在鄂”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楚才兴鄂”的现实生产力,加快建成创新人才汇聚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以项目聚才,湖北实施“楚才兴鄂”科创人才行动计划,发挥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基地等作用,引进培养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两院”院士、“973”首席专家、国家杰青人才数量以及获国家科技奖励数量、获国家科技经费额等重要创新指标均稳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以环境养才,湖北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以畅通用才,湖北通过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畅通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等举措为人才流动清障。
强化平台支撑,聚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科技强省建设基础在平台。湖北正坚定不移、蹄疾步稳推动武汉争创国家科创中心,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推动湖北实验室建设实现新飞跃,坚持开放共享建设大科学装置,以建好用好高水平科创平台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湖北布局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重点围绕光电子信息、大健康、智能创新产业带,打造“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带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辐射全省全域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强化原始能力建设,聚焦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生物安全、生物育种等优势创新领域,首批布局组建光谷实验室、珞珈实验室等7家湖北实验室,采取“1+N”的建设模式,由牵头组建单位联合相关领域优势力量,形成“核心+联盟”的创新格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布局武汉光源、神农设施、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农业微生物设施等大科学装置,为突破引领性原创成果、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提供硬核支持。
畅通转化通道,释放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科技强省建设关键在转化。湖北积极促进政府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促进企业从“被创新”向“要创新”转变,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从“重论文”向“重应用”转变。
湖北着力打造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功能区,依托科惠网建设“一站式”科技服务实体平台,为技术交易双方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技术评价、中试孵化等综合配套服务。2020年,湖北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87亿元,比“十三五”开局之年增长103.3%。以新型研发机构为载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以企业订单式研发为主的科研体系。着力推进“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建设运行,常态化组织成果转化“联百校、转千果”科惠行动、科技成果“高校行、市州行”等推介对接活动,以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为重点,推动高校建设技术转移机构,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破除制度藩篱,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科技强省建设动力在改革。湖北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服务管理体制,加快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切实把湖北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湖北不断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进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工作,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统筹推进科研评价、科研经费、科研分配等科技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改革。加快建设“湖北科技一网通平台”,推进科技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与系统重塑,完善省级科技计划体系和项目管理办法,强化项目、基地、人才、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一体化配置,建立“揭榜制”“赛马制”“包干制”等新型科研项目组织模式。深入实施“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引导创投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优化营商环境30条”“十不准十必须”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来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20家,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0400家,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的入库企业达到7439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北立足“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以科技为最大优势和最强抓手,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切实扛起科技自立自强责任担当,加快科技强省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3日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永不熄灭的“精神航灯”——记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沿着314国道一路攀高,就能到达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旧址。
这处不起眼的院子,曾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气象导航站。1965年,18名空军官兵,仅用了14天时间,在海拔4100米荒无人烟、终年积雪的山脉上,建起了这个气象导航站,开辟出一条空中航线。
60年后,驻疆空军某部一支“红色基因巡礼”小分队来到这里,探寻这座屹立在帕米尔高原之上的“精神航灯”……
使命的感召
气象导航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偏僻。
飞机、汽车……耗时十余个小时方可抵达此地,对于60年前的“开辟者”来说,这个时间还不知要翻多少倍。
此处年均温度-3℃,200天刮8级以上大风,被海拔数千米雪山环绕,近乎“生命禁区”。自然环境与外界形成的天然屏障,让小小的气象导航站更显偏远与孤寂。
20世纪60年代,我国决定开辟一条通往西亚、非洲、欧洲的空中国际航线。托举这条航线的,正是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
首批建设气象导航站的官兵们风餐露宿,以帐篷为营、以风沙为伴,在荒芜之地建起导航标杆。
原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老兵陆志勇没有想过,自己还有机会能再次站在曾经的“家”。带着激动的心情,他拨通了战友丁海平的电话。
透过小小的视讯界面,老丁操着浓重的广东方言,一字一顿道:“1965年5月17日凌晨3点,部队接到命令,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在帕米尔高原与喀喇昆仑交会处,建立一个气象导航站。我得知自己被选中执行这个光荣使命时,第一时间告诉自己,一定要完成任务!”
该部通信连政治指导员张少玮分享去年跨区域通信演练的经历。陌生地域,沙丘遮蔽,设备故障,困难重重,他带队千里机动至大漠腹地构建通信链路,保障了指挥畅通,用行动诠释了“坚决完成任务”的使命担当。
此时此刻,新老几代人感受着使命的召唤。
通信排长胡玉说,自己和导航站的前辈来自同一支部队,曾经只能通过一遍又一遍地看录像、读资料来感悟气象导航站精神。如今身处现地,无数次触碰过的那些文字,变得更加鲜活生动,也让她对“使命感”有了更为深刻真切的体会。
“国家把在帕米尔高原之巅建设气象导航站的重任交予我们这支部队,不仅是地理距离的考量,更是对我们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的信赖。”谈起第一次西进新疆,曾在气象导航站工作的老兵莫本贤动情地说。
技术的跨越
“明铁盖”,塔吉克语意为“千只羊”,这里就是最初那片 “一顶帐篷挡风雪、三块石头支起锅”的导航阵地。
那个遥远的年代,18名官兵用14天成功托举起被现代人誉为“空中丝绸之路”的航线。这一壮举,不仅依靠着他们钢铁般的意志,更得益于探索出的科学的气象导航标测体系。
站在“明铁盖”的路标下,眺望荒芜的高原,陆志勇的思绪回到60年前,一幅穿越时空的画面再次浮现。
地形勘测兵背着罗盘皮尺,在地图上一笔一画地标注出地形特征,只为给导航站选定最佳的建设位置;导航调配员顶风冒雪架设导航机、开启导航灯,用最原始却有效的编码,为飞行员在复杂的高原空域指引方向;气象观测员双手握着测量仪器、放飞氢气球,认真记录气温、湿度等关键数据……
“当年,我们为了让装备能快速启动,给机器裹棉被、生火炉。”陆志勇回忆道,有一回暴风雪封山、设备停转,大伙轮流手摇发电机7个小时,最后胳膊都抬不起来……
官兵们用最原始的设备器件通力协作,在“生命禁区”、在气象导航的“空白之地”,担负起国际航班的导航及气象资料保障任务。截至撤编,累计采集15.05万余份气象资料,优质率100%,安全护航国际航班和专机2.46万多架次,为中国气象导航事业埋下了一颗技术的“火种”。
时光飞逝。6月2日,在建站60周年当天,陆志勇看到了导航台翻天覆地的变化。
“陆老,这是我们现在的主战装备。”设备方舱里,某导航台台长刘字垒笔直地站在一台银灰色的智能化导航设备前,手指轻轻触碰一个按键,设备便发出了“01”的告警声,“智能化的告警系统,给大多数故障赋予了‘数字代码’,机器‘高原病’再也没有了。”
一个甲子的时光,说慢很慢,它细细记录了两代气象导航兵的故事;说快又很快,装备已实现了从“体温传热”到“电子感知”的巨大跨越。
装备变薄变轻,3人就能轻松携带部署;依托卫星信号,导航站拥有了异地部署能力,即便地处低海拔区域,也能远程为高原空域的飞机导航,打破了地理限制;机动化水平大幅提升,机动导航车可以快速抵达指定区域“补盲”,确保导航任务无死角;借助一体化智能设备,官兵们只需一键轻点,温湿度、气压等数据自动采集上传,高原风云变幻尽在掌握。
荣誉的勋章
红其拉甫,意为“血色峡谷”,这片被极端自然环境重重包裹的土地,因无数坚守者的身影,孕育出共同的精神坐标——红其拉甫精神。
——曾任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副教导员的高华瑜,是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获得者,由于长期在高原工作,他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胃病、肝腹水,最终因肝癌英年早逝。
——那年深冬,红其拉甫边防连执行例行巡逻任务时突遇暴风雪,能见度不足5米,战士们用安全绳相互串联,在齐腰深的积雪中艰难前行。他们用实际行动捍卫了“卫国戍边模范连”的荣誉。
——在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一场罕见的暴风雪突然降临。边检员们在零下30℃的严寒中,逐一核验出入境人员信息,帮助旅客搬运行李、疏导车辆,确保“零差错、零延误”,用行动守护国门的尊严与荣誉。
是什么铸就了如此的坚守?
在红其拉甫边防连史馆,“卫国戍边模范连”等12项国家级荣誉锦旗静静悬挂,每一面锦旗都记载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凝结着高原官兵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赤胆忠诚。
当年,收信机里传来周总理嘉勉电的信号时,气象导航台所有官兵激动得热泪盈眶。
1990年7月7日,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气象导航站”荣誉。从那以后,“珍惜荣誉、再立新功”的石碑屹立在站内,成为每一位官兵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航灯”。
据记录,气象导航站先后26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嘉勉和慰问,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这些荣誉,是导航站官兵对抗大风、暴雪、缺氧等恶劣环境的不竭动力。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作为红其拉甫精神传人,荣誉早已融入每一个坚守者的血脉。
新时代的导航兵操作着智能化装备系统,用科技赋能守护前辈用篝火照亮的航路;年轻的护边员带着卫星定位仪穿行戈壁;边防连的新战士入营,会庄重地为界碑描红,在接过钢枪的同时,一起接过“国门卫士”的接力棒……
永不熄灭的“精神航灯”,将永远照亮红其拉甫这片热土,激励无数的传承者在坚守中砥砺前行。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
相关问答
我想了解下24围墙造价大概需要多少?-一起装修网
[回答]两种造价算法可供参考:1普通粘土烧结砖砌筑(高度2米)机砖价格200元/千块,每延米造价约为187元。2木柱加铁刺网(不能形成封闭、内外可通视)...
【万什么千什么的成语10个以上急!着!要!用!】作业帮
[最佳回答]带千字的成语彪炳千古跛鳖千里白发千丈百怪千奇百卉千葩百计千方百计千谋百计千心百孔千疮百孔千创百了千当壁立千仞百媚千娇百谋千...
庐山地质公园的地质特征是什么?-红网问答
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
今天被一个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骗了6千块。还有合同。能举
[回答]贷为名,要求申请人事先支付所谓的“验资费”、“保险费”、“押金”等。二、伪造银行流水,刻意造成你已经取得合同所借全部款项的假象。...
我向北京千熹江山小额贷款2万元,无,底押合同写好我用微信发过去
[回答]违法犯罪行为,涉及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罪名,这类违法犯罪的表现形式:一、对外以“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名义招揽生意,与你签订借款...以网...
【以“百”“千”“万”为开头的成语】作业帮
[最佳回答]百般刁难百般奉承百般抚慰百般折磨百宝万货百弊丛生百不当一百不获一百不失一百不为多,百不一存百不一贷百不一遇百步穿杨百城之富...
河南郭亮村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村庄”?村民是怎么生...
郭亮村依山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又被誉为“太行明珠”。600年来,二百米垂直...
上肢肌肉萎缩的治疗方法有哪些?_千问健康
我在2年前,我出现左臂无力,觉得麻木不仁,很难受,有时候疼痛的连重的东西都不敢提,全身有不明原因的消瘦现象,经推拿后好转,现在上臂的肌肉很松弛,我去医院看了,说...
有关“豪气干云”的霸气诗词有哪些?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
肌肉萎缩四肢无力_千问健康
四肢无力生活不能自理病发已有14年.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