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谦一的公司被股东“抛弃”
本文素材来自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有违规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

短短几个月,多名早期股东纷纷与“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分道扬镳。
9月22日晚间,寒武纪公布了国投创业基金初始股东减持结果:通过出售其约1.76%股份,共计变现14.82亿元。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南京招商、湖北招商、古生代创投等多家早期创投股东也已完成减持和套现。 《都市圈》统计发现,上述股东共减持寒武纪股份约2114万股,合计减持金额约31.33亿元。
上述股东几乎全部通过清算方式减持。截至目前,南京招商银行、湖北招商银行、古生代创投均已出售寒武纪股份,只剩下国投创投基金持有的1176股。如果我们继续往回看,我们会发现智科盛讯和宁波汉高这两家早期股东此前已经完成了清算。

截至目前,寒武纪上市三年多来,已有六位创投股东“离开”。这让普通投资者感到担忧,并反映在股价上。
9月以来,寒武纪股价震荡下跌。 10月11日中午,收盘价为127.62元/股,较9月初下跌近20%,甚至低于297.77元/股的历史高位。下降了57%。目前,总市值徘徊在500亿元左右——而在上市初期的高峰期,寒武纪总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元。
▲(寒武纪股价情况。图片来源/同花)
热衷于利润最大化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大股东离开的最大原因是寒武纪的利润堪忧。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林伟告诉《城市圈》:“(近年来)VC/PE等风险投资基金对不盈利的企业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包括AI行业……,对盈利计划和转正计划不感兴趣。对估值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
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寒武纪累计净利润亏损已达40亿元。

为恢复投资者信心,9月25日,寒武纪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天石主动承诺,在2024年12月31日前不会减持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这也包括新增股份。承诺期内因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股利分配、配股、增发等事项产生的股份。
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存在减值或净利润问题,或者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近三年年均净利润低于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
寒武纪已累计亏损,公司无法分配现金股利。因此,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陈天石作为本案实际控制人,不具备减持资格。
除了这个承诺,寒武纪还提供真金白银。 8月31日,寒武纪公告《股份回购报告书》拟在半年内使用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含)、不超过5000万元(含)的资金回购股份。
9月26日,也就是陈天石公开承诺的第二天,寒武纪完成了首次股票回购,斥资1601.76万元回购了0.03%的股份。 9月30日,寒武纪再次斥资1601.76万元回购0.03%股份。
除了股票回购等市场操作外,寒武纪公司还想方设法优化内部利润,包括裁员、减少HC(员工人数、招聘配额)等操作。
寒武纪今年4月和7月进行了两轮裁员。其中,7月公司主要分部为涉足智能驾驶业务的子公司“星格”。
据4月被解雇的离职员工透露,寒武纪提供的补偿方案为“N+1”个月工资,不提供年终奖金补偿。一位芯片行业猎头人士告诉《都市圈》,据他了解,寒武纪为7月份被裁的员工提供了同样的补偿方案。
芯片招聘平台燕粉网联合创始人高山表示:“与其他公司相比,寒武纪的月薪不高。但年终奖金较多。比如去年、去年。” ,应届毕业生通常可以获得。” 27-30k级别的,工资是17。”相比之下,OPPO泽库科技(Zeku)芯片设计公司等公司的月薪更高,可以给出高达50万或60万的年薪。
不仅如此,高山还注意到寒武纪今年发布了多款HC。 “比如几个月前哲酷科技解散时,很多公司都在争夺这部分释放的人才,但当时寒武纪只是象征性地释放了两名HC。”
“学校招聘要到9月1日才正式开始,接下来的寒武纪招聘情况还有待观察。”他说。
走下神坛
可以想象,未来,寒武纪在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还必须克服众多投资者明显的疑虑。这种困境或许是寒武纪和陈天石都没有预料到的。
在创业之前,陈天石在国内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就已经小有名气。
陈天石和妹妹陈云霁都是“学术天才”,十多岁就考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少年班。学术生涯结束后,他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担任博士研究员和导师。
2016年,31岁的陈天石认定AI产业会引起大爆发,于是和弟弟陈云霁一起创业,注册了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陈天石曾解释公司名称的由来:“寒武纪是500-6亿年前一个非常有趣的地质时期,在这个时期,物种的多样性大大增加。我们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我们希望看到人工智能的发展时代也可以看到各种技术的爆炸。”
尽管陈云霁于2016年底离开寒武纪,重返学术界,但“陈氏兄弟”仍然是学术界和AI创业者最喜欢的故事。

▲(陈天石)
在AI行业的各个产业链中,寒武纪都选择了最前端的芯片环节。
芯片产业链可分为芯片IP授权、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测试、终端使用。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陈天石对寒武纪的定位和愿景是“最正统的芯片设计公司”。即像AI芯片全球领先者英伟达一样,获得了芯片公司IP的权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EDA工具(电子设计自动化)来开发、设计和销售芯片产品。
陈天石描述的“AI爆炸”和“正统芯片设计公司”的愿景吸引了大量资本支持。
据统计,上市前,成立仅4年的寒武纪已完成6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46亿元。前述国投创业基金、招商银行、古生代创投等股东均在这一阶段与寒武纪结下“缘分”。
2020年7月,寒武纪成功上市,募集资金24.98亿元(净额)。这绝对是寒武纪最重要的时刻:上市当天,公司股价涨幅超过300%,总市值突破1000亿元。
然而,这家创业明星公司的“上市即巅峰”剧情很快展开,公司股价开始下跌。
其背后的原因是,2020年以来,市场对AI创投的热情有所下降,开始关注企业利润。行业规则规定,寒武纪选择的AI芯片设计赛道具有初期投入大、回报周期极长的特点。
具体来说,从芯片的设计到量产,设计者要承担IP授权购买费、自研元器件成本、研发工程师工资奖金等费用。
据“芯墨研究”援引行业数据称,系统级芯片要想实现盈利,至少需要1亿到5亿的采购量来覆盖研发、IP、流片等成本。芯片推出后,为保证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芯片设计公司还必须保证下一次产品迭代的速度,不断研发新产品。
寒武纪成立初期,考虑到芯片设计周期长、难度大,寒武纪选择第一步开发难度和成本相对较低、周期短的IP芯片产品,拿到公司后再转向芯片设计。 。脚。 。因此,2017年和2018年,终端智能处理器IP收入几乎是寒武纪唯一的收入来源。该IP产品领域的最大客户是华为海思。寒武纪IP产品应用于华为Mate10手机的核心处理器——麒麟970芯片。
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 2019年,华为与寒武纪“分手”,开始采用自研AI模块。受此影响,寒武纪的IP授权收入大幅下滑。
此后,寒武纪除了坚持自研AI芯片业务外,还一直在努力探索其他盈利场景,比如做“智能计算集群”业务等。
所谓智能计算集群业务,是指寒武纪作为该项目的总承包商,除了提供自研AI芯片外,还负责匹配其他品牌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同时还提供机房建设服务。等,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各期业绩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2年,寒武纪最大的营收来源是智能计算集团。其中,2022年,寒武纪智能计算集群系统营收4.59亿元,占比63.46%。

智能计算系统集群通常针对政府客户。也就是说,此类客户很难成为寒武纪的长期客户。过去报告期内,寒武纪前五名客户也发生频繁变化。
因此,投资者用“尴尬”这个词来形容寒武纪失去华为主要客户“市场”后的处境。
累计融资87亿,账面余额20亿
寒武纪并不是唯一一个面临同样“尴尬”处境的球员。许多AI芯片公司都在努力实现正现金流。
例如,2020年,曾被誉为全球最有前途的美国AI芯片公司WaveComg,因市场策略未达到预期效果等原因申请破产保护。最终宣布2021年结束破产拍卖并更名;近日,被称为“英国寒武纪”的独角兽芯片公司英国AI Graphcore宣布,由于上一财年营收大幅下滑、亏损扩大,必须裁员并寻找更多融资来应对。困难...
庆幸的是,对于急需扩大营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AI芯片企业来说,2023年大AI模式的崛起必将是行业久违的“东风”。
在数百场模型大战的背景下,计算资源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大型模型公司争夺的重要生产要素。据IDC预测,2023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211亿美元,2025年预计将达到317.9亿美元,2023-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22.7%; Trend Force预测显示,2026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将进一步提升,2022年至2026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8%。

作为国产AI芯片企业的代表,寒武纪也从这场AI算力军备竞赛中受益,成为“大模概念股”。
一位大型模型公司的员工告诉《都市圈》,据他了解,大型模型厂商正在积极联系国产芯片厂商,试图完成国产芯片的适配。华东某服务器公司销售经理郭奋认为:“虽然国产AI芯片的带宽较小,执行同样的任务需要更多的计算时间,但如果构建足够大的算力集群,也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替代国外产品。
今年上半年寒武纪股价快速上涨,4月份触及271.47元/股的年初至今新高。不过,半年左右过去了,寒武纪股价再次回落至127元左右。
4月份,寒武纪还完成了一轮私募融资,净募资金额16.49亿元,获得“弹药”的美誉。

2023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末,寒武纪持有货币资金19.79亿元,无带息债务。换句话说,尽管未挽回的损失不断累积,但寒武纪账面上并不缺钱。
2023年半年报显示,寒武纪针对新兴的大车型领域优化了多款产品的性能,并推动与各行业客户、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的技术和产品合作。
在大模型趋势下,不少企业甚至开始投资和融资AI芯片。
例如,以ChatGPT掀起行业浪潮的OpenAI最近宣布正在探索自研AI芯片,并已开始评估潜在收购目标。此外,据新浪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微软可能计划在11月的年度开发者大会上推出该公司首款专为人工智能设计的芯片。

▲(ChatGPT自然语言交互界面)
在给员工的公开信中,陈天石曾解释过AI芯片公司选择战略方向的困难:“如果我们不小心,我们可能会失去所有人。”
随着大模型的兴起,AI应用落地进入水下期,市场在AI资金方面日趋理性,包括AI芯片在内的产业链企业有望提供新的机遇。
但与此同时,决定他们生死存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高悬在“寒武纪”的头上。(除高山外,文中均为化名)
作者 |董维树
编辑孙春芳
运营|刘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及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本文作者无意针对或提及任何实际国家、政治制度、组织、种族或个人。基于网上资料的相关数据和理论研究。以上内容并不意味着本文作者同意文章中的法律、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对因上述或相关问题而产生的任何问题不承担任何责任,也不承担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法律责任。
如果文章内容包含版权作品、图片、侵权、谣言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最后,如果你对这部剧有不同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小米玄戒芯片:昂贵的研发项目,划算的溢价构建
文 | 略大参考,作者 | 知潮
从研发的角度来看,小米自研SOC(系统级芯片)的10年500亿投入有些太贵了。
它相当于2024年小米净利润的两倍,尽管名义上自研芯片能够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率。但眼下,手机厂商算账的结果大多不是这样:眼下,OPPO、vivo、荣耀均未有自研SOC的配置。哪怕是三星这样的芯片巨头,也在旗舰机里大量配置高通的芯片。
但从品牌建立的层面来看,500亿又很便宜。
2024年,小米手机的ASP(平均销售单价)同比增长5.2%,达到了1138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在高端电动汽车SU7的带动下,小米的产品越来越贵。在这个阶段,自研SOC能极大地提升小米的品牌形象,卖出更高的溢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笔10年500亿的投入,既是研发费用,也是营销费用。
01 省钱并不容易
2024年,小米手机在ASP上升的情况,毛利率竟然出现了微弱下滑。尤其是三季度,小米手机毛利从69.3亿下滑到了55.47亿,毛利率下滑接近5个百分点。
——很多钱都去了上游。
上个财年里,高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40%,尤其是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6%。接近一半的收入,来自小米等中国客户。联发科也没少赚,三季度,联发科净利润同比大涨37.8%,吸走了不少手机厂商的利润。
终端的利润流向芯片已是老生常谈。于是提升毛利率,降低成本,就成为了终端厂商造芯片的最大理由。
不过它的效果究竟几何,很难找到明确的数据说明。
此前有关自研芯片提升毛利率的说法,很多来自苹果。2020年,苹果宣布将在未来两年用自研的M系列芯片替代掉英特尔,最终实现Mac电脑芯片的全面自研化。
按照当时Cowen分析师的测算,一颗M1处理器的成本只有40-50美元,而当时MBA搭载的Intel i5芯片组价格高达175-250美元。相当于每台Mac电脑,有可能多赚100美元以上的毛利。
不过上述M1的数据是根据代工的量产成本,但芯片成本的大头从来不是物料,而是流片等研发费用。联发科的最新毛利率达到了48.1%,比很多互联网公司还高,但最终的净利润率并不到20%。更何况英特尔的芯片组价格是标价,并非苹果的直接拿货价。两边各自打折后,数字绝没有这么好看。
不过此后两年,苹果的毛利率的确大幅度提升。2021年,苹果的毛利率提升了约4个百分点。但这种毛利增长的因素过多:2021年是苹果服务收入暴涨的一年,与此同时也是ASP大涨的一年。而作为一项占比不到10%的业务,苹果并没有公布Mac的毛利率。

相比不单独披露利润率的Mac,芯片企业的数据清晰了许多。
从高通到英伟达,甚至是英特尔的CCG(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是生产PC芯片的部门),都在赚取着超高的利润,他们的毛利率在40%-70%上下徘徊,净利率也常年在30%-50%附近。
但芯片企业的超额利润来源,从来不在于芯片设计制造本身,而是指令集、专利等各种要素支撑起的生态。比如英伟达仰仗着CUDA的开发者生态,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兼容性。而英特尔、AMD则拥有和微软合作的X86生态护城河,极大地降低了PC端CPU的竞争烈度。还有高通,它的专利许可部门,也就是QTL的利润率高达70%以上(2025年第一财季甚至达到了75%),其利润率是芯片销售部门的二倍。
但当失去这些生态护城河,直接面对性能的竞争时,芯片企业所表现出的利润率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这方面的典型是联发科,最新的财报里,联发科的净利率只有19.3%。而且,联发科收入里有40%来自智能设备平台,即路由器、智能电视等设备,按照行业数据,这部分芯片由于竞争烈度较低,毛利率还普遍高于手机芯片。这意味着如果联发科只做手机芯片,其净利润率可能会更低。

三星电子的半导体部门,也是一个利润波动巨大的部门。三星电子的半导体业务一度在2023年巨亏800亿(人民币),此后更是交出了4.4%的可怜运营利润率。
而手机厂商自研芯片,缺少英伟达这样的开发者护城河,也没有高通那样大量的专利,也不能像博通一样在企业端构成一种锁定效应。最终,他们的商业模式很可能会和联发科这类企业更加接近。
更何况,联发科是全球手机芯片出货量最大的企业,三星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企业,规模效应极大地摊薄了其边际成本。对于难以外供,主要在自家品牌使用的手机厂商来说,手机芯片利润率很可能会是一个不好看的数字。
02 选择放弃的友商
有关自研芯片这件事,手机厂商都在用脚投票。
2023年年中,OPPO的芯片业务哲酷被关停。段永平在社交媒体上评价了这件事:改正错误要尽快,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他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作为OPPO背后的老板之一,段永平显然认为OPPO当时自研芯片是一件错误的事。关停,则是对错误的改正。
vivo还在坚持自研芯片,但并非自研SOC,而是各种“小芯片”,比如自研的影像芯片VS1。
荣耀大力布局的则是射频增强芯片,按照荣耀官方的说法,荣耀C2芯片在弱网场景下的手机信号提升了20%。至于SOC这样的“大芯片”,荣耀似乎兴趣平平,赵明在2023年回应过自研SOC的问题:“荣耀今天与联发科、高通的合作,让我们可以拿到最优秀的芯片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高通、联发科也会把很多能力对荣耀开放,或者对未来的规划进行沟通。”
——做“小芯片”,其实也是小米过去的故事。
2017年,在小米5C手机上市,搭载了小米松果自主研发的澎湃S1芯片。但此后几年,澎湃S2等后续系列产品迟迟没有推出。小米的自研芯片也走上了“小芯片”之路,比如影像处理的澎湃C1、充电管理的澎湃P1、电池管理的澎湃G1。
在自研和买芯片的抉择里,三星的选择更加有趣:
三星的自研芯片已经成功,Exynos芯片在全球市场具备一定的份额。但在Galaxy S25系列中,高通却占据了7成的份额。而根据Canalys 2024年三季度数据,三星在所有基于高通处理器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当中占比高达21%,销售额占比更是高达47%。
并且这一数据还有扩大的趋势:今年年初,由于良品率问题,三星 Galaxy S25 系列手机全系将采用骁龙8至尊版 for Galaxy 芯片。
三星的整体半导体技术是包括苹果在内的任何手机厂商都无法比拟的,他们拥有从代工到测试的全产业链技术。在包含SOC在内的全球半导体市场,三星长期是市场份额最高的企业。这样一家企业,仍然在高端领域大量选择购买芯片,足以可见自研芯片这份选择的挑战有多么巨大。
03 既是研发,也是营销
当然,芯片不止是花钱的,也不止是省钱的,它还能挣钱。
前文提到,苹果于2020年宣布,计划在Mac电脑中全面取代英特尔芯片。外界不得而知这份计划让苹果省了多少钱,但毫无疑问,它帮苹果多挣了一些钱:
2021年,苹果推出了搭载新M1芯片的Mac产品线。在这代电脑里,围绕M1不同的核心数量,苹果推出了很多种SKU。以14英寸版本MacBook Pro为例,入门版为8核CPU、14核GPU,而在加2个CPU内核后,基础款的售价就多了足足1500元——和前文提到的英特尔芯片组售价差不多。
自研芯片的一个配置,就能多挣出一套英特尔芯片组,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自研芯片真的很赚钱。
除了这些“挣钱小技巧”,更重要的是,自研芯片能够带来品牌溢价。
最广为人知的当然是华为“王者归来”的故事。2023年8月,搭载麒麟9000S芯片的华为Mate 60系列正式开售,起售价高达5499元,最高配更是超过了10000元。但这款昂贵的手机一经上市就极为畅销,去年9月,Couterpoint发布的数据显示,Mate 60系列总销量突破了1400万台。也是从Mate 60开始,华为高端手机重新登上了牌桌。
有关这款手机的成功要素有很多,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自研的麒麟9000S芯片,为华为Mate 60带来了大量的溢价。
其实这种自研芯片的品牌效应在小米自己身上也有过展现——2017年发布的小米5C首批上市的库存很快售罄,还打破了部分渠道的销售记录。当然,这款手机此后的销量并不理想,但在上市初期,自研芯片的广告效应还是很足的。
而眼下的小米,正处在溢价构建的关键期。整个2024年,小米的成长离不开“高端”两个字。高端新能源汽车SU7的横空出世,中高端手机份额快速提升,全能手机客单价创下历史新高的背后,是这个品牌格调的快速升级。在这个品牌形象不断升级的时期,再搭载上自研SOC,小米的高端手机可以获得更多的溢价空间。
2024年,小米的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相加之和差不多就是500亿。烧掉一年的研发费用和营销费用,实在是有点贵。但与此同时,这笔钱既能产生研发价值,又能产生营销价值。
这种独特的“摊薄”方式,很可能让它成为一笔当下非常划算的投入。
相关问答
茅酷梗油C.葵胆脾哲瓣闷D.忠努剪犁架_作业帮
下列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排列位置完全一致的一组是[]A.钉订钟硝傍梨B.漂鹦茅酷梗油C.葵胆脾哲瓣闷D.忠努剪犁架
小学英语1到6年级所有单词及解释。_商务英语考试_帮考网
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生字一年级生字:170个一、二、三、十、木、禾、上、下、土、个、八、入、大、天、人、火、文、六、七、儿、九、无、口、日、中...